“双碳”目标产生的背景
产品中心
“双碳”目标产生的背景
2023-08-27 产品中心

  不良气候变化的灾难性影响推动全球减少碳排放。自从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以来,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迅速增加,温室气体浓度升高强化了大气层阻挡热量逃逸的能力,形成更强的温室效应,由此产生了温室气体排放与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之间的紧密联系[4]。

  2019年,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364.4亿吨,占所有温室气体的比重高达74%,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最根本原因。全球地表平均气温与二氧化碳排放量呈现出相同的变化态势,在2019年达到了10.13℃,与1750年相比升高了2.82℃。政府间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专门委员会在第5次评估报告中指出前工业时代以来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浓度一直上升,这一现象非常有可能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6]。

  虽然近年来全球碳排放量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仍未到达顶峰[5],意味着未来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问题依旧严峻。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产生了破坏性的影响,包括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海平面上升、农作物生长受影响等,因此控制碳排放以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从而促进人类社会健康发展成为了重要的全球议题。

  图3 1750年-2019年全球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地表平均温度。注:数据来源于Our World in Data,Climate Watch

  减少碳排放以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逐步成为全世界共识。全球为应对气候危机,通过历次气候大会形成了阶段性的减排原则和减排目标,“

  1992年,联合国组织签订了《联合国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框架公约》,确定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要求发达国家先采取一定的措施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并逐步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先进的技术;而发展中国家在发达国家的帮助下,采取对应的措施减缓或适应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

  1997年,《联合国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达成,并于2005年2月正式生效。《京都议定书》设定了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规定了缔约方的减排任务;更重要的是其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并确定了三种灵活合作机制:清洁发展机制、联合履行机制和排放贸易机制。

  开始运行,标志着减排方式中的排放权交易开始实施,助力各国减少碳排放,同时促进

  2015年,第二份有法律约束力的气候协议《巴黎协定》正式通过,为2020年之后全球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行动做出安排:较工业化前温度水平,全球平均气温升高程度应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努力做到升温在1.5摄氏度之内,并且在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同时《巴黎协定》要求各缔约方递交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截至2021年8月10日,共有192个缔约方递交了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共同为控制碳排放而努力。

  2020年12月12日,气候雄心峰会上,联合国秘书长强调联合国2021年中心目标是在全球组建21世纪中叶前实现碳中和的全球联盟。

  工作,积极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主动承担起大国责任,为实现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做出努力。同时,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要求我国的发展模式需要向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在这两方面背景下,我国提出了“双碳”目标。

  2020年,中国GDP达到101.60万亿元,占全球GDP比重的17.38%,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2019年,中国碳排放达到101.8亿吨,占全球碳排放的27.92%,是世界上年度碳排放最多的国家,在此情况下,中国的气候行动一直备受国际关注。

  关于减少碳排放的责任,从历史累计数据分析来看,西方国家的排放主要从工业革命开始就已经进行,而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起始时间相对较晚,应该以历史累计碳排放量还是以现在的碳排放量来分担责任一直是一个博弈点。

  从人均碳排放的角度来看,发达国家的人均碳排放量虽然在逐渐下降,但是仍有部分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图4),特别是人均累计碳排放量远高于发展中国家(图5),国家的发展要一直地累积才可以做到一定的高度来满足本国人民的需求,发展中国家当前阶段的发展对能源消耗、工业化建设等活动有更高需求,会使自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更为困难。

  因此,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存在核心的利益矛盾。在此情况下,面对世界领导结构变化的国际形势,中国不纠结于历史碳排放总量等问题,主动提出加强国家自主贡献以及“双碳”目标,是对国际社会关注的积极回应,是中国在《巴黎协定》下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减排目标,表明中国坚决维护《巴黎协定》、积极进行气候治理的决心,同时也是体现中国融入全球治理、体现大国责任担当的表现。

  图4 1930年-2019年中国、英国、美国和全球人均碳排放量。注:数据来源于Our World in Data

  图5 中国、英国、美国和全球人均累计碳排放量(1900年-2019年)。注:数据来源于Our World in Data

  过去几十年来,中国经济快速的提升,对能源需求不断走高,而我国能源结构以化石燃料为主,2019年,煤炭、石油、天然气三者占比达到85%(图6),大量的化石燃料使用造成了碳排放持续增加。2019年,化石燃料带来的碳排放量占比达到92%(图7)。大量的碳排放同样使我国产生了气候变化问题,地表平均温度也从1990年的7.14℃逐步升高到2019年的10.17℃ (图8),气候变暖现象愈发明显。

  根据《2020年中国气候公报》,在气温方面,近年来全国平均高温日数呈现出上涨的趋势,且极端高温事件偏多而极端低温事件偏少;在降水方面,2020年我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多10.3%,暴雨日数较常年多24.1%,全国共出现了37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造成了大量经济损失。

  此外,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从长久来看,对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不利于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面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国提出了“双碳”目标以控制碳排放,倒逼能源结构调整,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图7 2019年中国各类能源碳排放占比。注:数据来源于Our World in Data

  图8 1900年-2019年我国碳排放量与地表平均温度。注:数据来源于Our World in Data,Climate Watch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

  中国林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以林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助力“双碳”战略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